使用spheroONE制備HepaRGTM球形體進行檢測的準備工作
圖1:5x5的顯微鏡平鋪圖,展示了在U底ULA 384孔板中分化的HepaRGTM球體。5倍物鏡,球體直徑:200-250µm。比例尺 = 200µm。
從獲取的圖像中,使用分割工具(Zen Software, Zeiss)測量了100個球體的直徑。根據(jù)這些測量數(shù)據(jù),生成了盒裝圖(圖2),顯示球體的平均直徑及其大小分布。
圖2:SpheroONE 分離后培養(yǎng)2天的HepaRGTM 球體直徑方框圖。
這些顯微鏡圖像和直徑測量結果證實,所有通過spheroONE分離的HepaRGTM球形體的直徑范圍在200到249微米之間,平均值為226微米。
球體形態(tài):
對這些顯微鏡圖像的進一步目視檢查表明,spheroONE并沒有損害球狀體的完整性,所有分離的球狀體都緊密排列且均勻(圖3)。
圖3:在 spheroONE分離后培養(yǎng)2天的U底 ULA384孔板中的分化 HepaRGTM球體的顯微鏡圖像。物鏡 x5。比例尺 200µm。
球狀體功能:
使用ATP評估球狀體的活力
根據(jù)發(fā)光讀數(shù),可以使用標準曲線計算每個球狀體產(chǎn)生的ATP量。結果顯示出良好的重復性,每個球狀體產(chǎn)生的ATP在962到1123 nM之間,平均值為1032 +/-23 nM。這個值與Biopredic International的內部質量控制數(shù)據(jù)一致(由2000個HepaRGTM細胞組成的球狀體在ULA 96孔板(Corning Costar®, Ref: 7007)中使用MIL620培養(yǎng),ATP含量在558到1156 nM之間),表明形成的HepaRGTM球狀體顯示出良好的活力和能量狀態(tài)。
使用活死染色法檢測球體細胞活力
此外,使用“活死”染色法對一些孤立的球體進行了染色,將其轉移到平底384孔板中,隨后在熒光顯微鏡下進行成像,以確定這些球體中是否存在死亡細胞。
圖4:在平底384孔板中的分化HepaRGTM球體顯微鏡圖像,在spheroONE分離后培養(yǎng)2天,并進行了活-死染色。物鏡x10。比例尺100µm。藍色染色=存活細胞。紅色染色=死亡細胞。
幾乎所有的細胞在球狀體中都是活的(大多數(shù)為藍色且沒有紅色),在spheroONE分離后,這些球狀體中僅觀察到極少數(shù)的死細胞(紅色)(圖4)。
這兩種檢測方法均確認:
HepaRGTM球狀體在使用spheroONE進行分類和分離后,既沒有受損,其細胞活力也未受到影響。
白蛋白分泌:
通過吸光度測量和使用標準曲線,可以計算出每組10孔的分泌白蛋白濃度。3次測量的結果顯示類器官分泌的白蛋白濃度在49到62 ng/mL之間,平均值為55 +/- 4 ng/mL。這個值與之前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顯示的值一致,表明形成的HepaRGTM類器官表現(xiàn)出良好的功能性。
ATP活力和白蛋白劑量都與Biopredic International在HepaRGTM3D細胞模型質量控制評估期間獲得的標準值一致,這確認了通過spheroONE分離的HepaRGTM類器官具有良好的功能。
這些實驗確認了通過spheroONE分選和分離能力成功制備了高度均勻的U底ULA 384孔板,每孔填充一個緊密包裝、有活力和功能性的單個HepaRGTM類器官。
結論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自組裝輕松準備大量功能性的HepaRGTM肝類球。這些肝類球是使用現(xiàn)成的分化HepaRGTM細胞(來自Biopredic International的HPR116)播種在超低粘附微結構化Elplasia®微孔板中制備的。隨后,這些大量的HepaRGTM類球通過spheroONE進行大小分選和分離,以獲得高度均一的現(xiàn)成檢測板,每孔包含一個類球細胞。功能和存活率檢測表明,即用型檢測板中的HepaRGTM 球形體在性能上與使用更費力的手工方法制成的球形體相當?傮w而言,結合HPR116細胞和spheroONE進行高通量和自動化的方式制備有功能性HepaRGTM球形體的現(xiàn)成檢測板,非常適用于在藥物發(fā)現(xiàn)的不同階段廣泛實施的各種3D肝模型篩選應用。
致謝:
分化的HepaRGTM細胞和培養(yǎng)試劑由
Biopredic International提供給Cellenion。
參考文獻:
[1] Fang, Y., & Eglen, R. M. (2017).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s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SLAS Discovery, 22(5), 456-472.
[2] Ferreira, A., Rodrigues, M., Silvestre, S., Falcão, A., & Alves, G. (2014). HepaRG cell line as an in vitro model for screening drug–drug interactions mediated by metabolic induction: Amiodarone used as a model substance. Toxicology in Vitro, 28(8), 1531-1535.
[3] Andersson, T. B., Kanebratt, K. P., & Kenna, J. G. (2012). The HepaRG cell line: A unique in vitro tool for understanding drug metabolism and toxicology in human. Expert Opinion on Drug Metabolism & Toxicology, 8(7), 90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