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多糖等常以顆粒分散在溶液中.它們的凈電荷取決于介質的H 濃度或與其他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在電場中,帶電顆粒向陰極或陽極遷移.遷移的方向取決于它們帶電的符號.這種遷移現(xiàn)象即謂電泳。遷移的方式目前可以根據分子尺寸大小、分子所帶的電荷或分子的生物學與化學特性分為三類。如果把生物大分子的膠體溶液放在一個沒有干擾的電場中,使顆粒具有一定遷移速率的驅動力來自于顆粒的有效電荷Q和電位梯度E。它們與介質的摩擦阻力f抗衡:在自由溶液中,這種抗衡服從斯托克斯定律。f=6πrvη 這里v是在介質粘度為η半徑為r的顆粒的移動速度。但在凝膠中,這種抗衡并不完全符合斯托克斯定律。f還取決于介質小的其他因子,如凝膠厚度、顆粒尺寸、甚至介質的內滲率等。簡言之電泳就是帶電顆粒在電場中定向移動。
銀染顯色的原理是用甲醛將沉積在DNA帶上的銀離子(硝酸銀)還原成金屬銀而顯帶。
實驗試劑
1. 聚(C=30% T=5%): 28.5g 、 N,N’-二甲基雙 1.5g、DDH2O 100ml;
2. 7%聚:30%聚 23.3ml、10ml 10×TBE溶液、66.7ml DDH2O;
3. 10×TBE溶液:Tris 113g 、硼酸 55g、 1000ml DDH2O;
4. 1×TBE溶液:10×TBE溶液100ml,900ml DDH2O;
5. 10%乙醇;
6. 0.1%硝酸;
7. 0.2%AgNO3:
8. AgNO3 0.15g、DH2O 225ml;
9. 30%NaCO3-甲醛:NaCO3 30g、甲醛 0.85ml;
10. 0.1% AgNO3:AgNO3 1g、1000ml DH2O;
11. 上樣緩沖液:0.25%二甲苯氰藍、0.25%溴酚藍;
12. TEMED;
13. 10%過硫酸胺:過硫酸胺1g、10ml DDH2O。
實驗設備
1. 垂直電泳儀
2. 垂直電泳槽
3. 玻璃
4. 橡膠?
5. 點樣梳
6. 搖床
7. 微量進樣器
8. 染色托盤
實驗材料
PCR擴增產物
實驗步驟
1. 電泳槽玻璃板的處理:用洗滌劑清洗玻璃板,自來水反復沖凈洗滌劑,雙蒸水沖洗3次,烘干,將兩塊玻璃裝入恰當?shù)孪鹉z?騼,并組裝好電泳槽(帶長玻璃的貯液槽為正極,帶短玻璃的貯液槽為陰極)。
2. 制膠:加 35μl TEMED和300μl2.5%過硫酸胺至7%聚溶液中混勻。以60O角,緩慢注入兩玻璃板間的空隙中,直至灌滿模具頂部。立即插入相應的點樣梳,(小心勿使梳齒下帶進氣泡,并且不要將梳齒全部插入膠內,留約2mm梳齒于玻璃板上端,以免拔梳時把膠孔拔斷)。由于凝膠在聚合過程中有回縮,所以應小心添加些膠液于梳子處,水平放置,室溫聚合1小時。向電泳槽內灌入 1×TBE電泳緩沖液。小心取出點樣梳,用槽內的緩沖液反復沖洗點樣孔,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未聚合的聚丙烯酸胺和氣泡。
3. 加樣:取2-4μl擴增產物和2μl上樣緩沖液混勻,用微量進樣器小心加入樣品槽中。若DNA含量偏低,則可適當增加上樣量,但總體積不可超過樣品槽容量。
4. 電泳:電泳槽接上電極開啟電源,根據擴增片段的大小及電泳槽和凝膠的大小,決定電泳的電壓及電泳時間。通常室溫下以l~5V/cm電泳。當溴酚藍條帶移動到距凝膠前沿約2cm時,停止電泳。
5. 銀染法顯色:
1) 方法一:
a. 將PAG板浸入10%乙醇溶液固定10min,用純水洗一次;
b. 0.1%硝酸3min,蒸餾水洗兩次。
c. 0.2% AgNO3溶液中10min,用去離子水洗三次;
d. 用30% NaCO3-甲醛溶液顯色至滿意為止,用適量10%冰乙酸終止顯色。
2) 方法二:
a. 取下凝膠,蒸餾水清洗凝膠30秒;
b. 0.1% 硝酸銀染色10分鐘;
c. 棄去染色液,蒸餾水洗膠兩次;
d. 顯色液(顯色液配方:10g NaOH 0.2g Na2CO3 2ml甲醛溶液,定溶到 500ml)顯色至滿意為止。
6. 分型:參照基因階梯的電泳譜帶進行分型。
注意事項
1. 每加完一個樣品要清洗微量進樣器,以防止互相污染,注意上樣時要小心操作,避免損壞凝膠或將樣品槽底部凝膠刺穿。
2. 以二甲苯氰藍和溴酚藍的位置大致判斷泳動距離,7%聚非變性膠中溴酚藍相當于170bp的泳動距離,二甲苯氰藍相當于40bp的泳動距離。
3. 銀染時顯色液配制好在4-10 ℃預冷可以減輕膠板的底色,銀染后膠板在水中漂洗時間控制在10s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