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1 主要包括 DDR1a、DDR1b、DDR1c、DDR1d 和 DDR1e 五個亞型,亞型的不同主要是由跨膜激酶蛋白的 mRNA 選擇性剪接所導(dǎo)致,而 DDR2 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其它亞型。DDRs 在人和小鼠組織中表達廣泛,涉及細胞形態(tài)的形成、分化、增值、黏附、遷移和侵襲。大量的研究表明,DDR1 和 DDR2 是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分泌的關(guān)鍵介質(zhì) [1-3] ,在多種炎癥性疾病中失調(diào),如動脈粥樣硬化、骨關(guān)節(jié)炎、器官纖維化。膠原誘導(dǎo)的 DDR1b 的激活可以顯著促進巨噬細胞在炎癥反應(yīng)過程中產(chǎn)生白細胞介素 8( IL-8 )、巨噬細胞炎性蛋白 1α (MIP-1α) 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 1 (MCP-1)。DDR1 敲除的小鼠可以降低脂多糖(LPS)誘導(dǎo)的趨化因子分泌,并使死亡率降低。小分子 DDR1 抑制劑可以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在小鼠炎癥模型中明顯的治療效果。
研究表明,DDR2 的激活可促進人樹突狀細胞產(chǎn)生 IL-1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干擾素γ(INF-γ) 等細胞因子,對炎癥性疾病有重要作用。Ⅰ型膠原介導(dǎo)的 DDR2 激活對于纖維化發(fā)生至關(guān)重要,在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中,沉默 DDR2 的表達可減少酒精性肝損傷和纖維化。I 型膠原激活 DDR2 可以誘導(dǎo)原代人肺成纖維細胞中 DDR1 的表達,表明這兩種受體之間可能存在串擾 [4-5]。因此,DDR1 和DDR2 雙靶點抑制劑的開發(fā)可能是抗炎藥物研發(fā)頗有希望的策略。目前已報道了大量的 DDR1 和 DDR2 抑制劑,但大部分化合物選擇性差,因此急需尋找選擇性好的 DDR1 和 DDDR2 雙靶點抑制劑。
基于這一出發(fā)點,作者對課題組前期報道的 DDR1 選擇性抑制劑 4(DDR1, IC50:9.7 nM; DDR2, IC50:175 nM)進行結(jié)構(gòu)改造。(圖1)首先,分析化合物 4 與 DDR1 蛋白、DDR2 蛋白的結(jié)合模式(圖2A-2B),化合物以相似的激酶二型結(jié)合模式作用于 DDR1 和DDR2。有意思的是,化合物可以與 DDR1 的 Met704、Glu672、Asp784 殘基形成四個氫鍵,而不能與 DDR2 蛋白中相應(yīng)的 Met95 形成氫鍵。此外,DDR2蛋白中的空間位阻使得化合物 4 中的吡唑啉[1,5-a]嘧啶基團與 Tyr94、Met95 殘基發(fā)生碰撞,進而導(dǎo)致其對 DDR2 的活性較弱。作者通過骨架遷躍的策略,對該基團進行替換,設(shè)計了一系列化合物,最終獲得化合物 5n不僅具有雙重 DDR1 和 DDR2 抑制活性,同時對 Abl1 具有較好的選擇性(DDR1, IC50:9.4 nM; DDR2, IC50:20.4 nM;Abl1, IC50:494 nM),其與 DDR1 蛋白的晶體結(jié)構(gòu)復(fù)合物揭示了其確切的作用模式(圖3)
圖1.化合物 4 的結(jié)構(gòu)式及化合物的設(shè)計(圖片來源:《J. Med. Chem.》)
圖2 化合物 4 與 DDR1、DDR2的結(jié)合模式預(yù)測(圖片來源:《J. Med. Chem.》)
圖3.化合物 5n 的結(jié)構(gòu)式及其與 DDR1 的共晶結(jié)合模式圖(圖片來源:《J. Med. Chem.》)
采用 DiscoveRx 方法測得化合物 5n 與 DDR1、DDR2 蛋白的結(jié)合常數(shù)分別為 7.9 nM 和 8.0 nM。激酶譜實驗評價了化合物 5n 對 468 種激酶的影響,化合物的總體選擇性較好,但對 Abl1,EPHA2, EPHA7,EPHA8,EPHB2,LCK,LOK,TIE2,TrkA,TrkB 和 TrkC 等靶點的選擇性較差,結(jié)果如圖 4 所示。
圖4. 化合物 5n對脫靶激酶的活性(圖片來源:《J. Med. Chem.》)
采用原代人肺成纖維細胞評價化合物對 DDR1 和 DDR2 蛋白活化的影響,Western 結(jié)果如圖5所示,化合物可以劑量依賴性的降低 DDR1 和 DDR2 的磷酸化,且對總蛋白的量不產(chǎn)生影響。此外,化合物在 50 nM 和 100 nM 對 c-Abl 激酶的磷酸化均不產(chǎn)生影響。
圖5.化合物 5n 對 DDR1 和 DDR2 磷酸化的影響
(圖片來源:《J. Med. Chem.》)
由于 DDR1 和 DDR2 是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分泌的關(guān)鍵介質(zhì),因此作者分別評價了化合物 5n 在體外和體內(nèi)的炎癥改善效果。首先,化合物 5n 可以降低原發(fā)性腹腔巨噬細胞種 LPS 誘導(dǎo)的 IL-6 分泌(圖6)。其次,化合物可以改善 LPS 誘導(dǎo)的急性肺損傷小鼠模型中的炎癥癥狀。(圖7)
圖6.化合物 5n 可以降低原發(fā)性腹腔巨噬細胞種 LPS 誘導(dǎo)的 IL-6 分泌
(圖片來源:《J. Med. Chem.》)
圖7. 化合物 5n可以改善LPS誘導(dǎo)的急性肺損傷小鼠模型中的炎癥癥狀
(圖片來源:《J. Med. Chem.》)
小M 的小思考:
近年來,人們對 DDRs 蛋白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意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證明其參與體內(nèi)多種信號通路的傳導(dǎo)和多種生理病理過程。由于其在炎癥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其成為開發(fā)抗炎藥物的重要靶點。本文作者通過分析選擇性DDR1 抑制劑在生物學(xué)上存在的不足,致力于開發(fā) DDR1 和 DDR2 雙靶點抑制劑,并最終獲得了化合物 5n,其在體內(nèi)外均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這一研究為尋找強效抗炎活性的候選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Leitinger, B.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functions inphysiological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t. Rev. Cell Mol. Biol. 2014, 310, 39−87.
[2] Borza, C. M.; Pozzi, A.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 in disease. Matrix Biol. 2014, 34, 185.192.
[3] Li, Y.; Lu, X.; Ren, X.; Ding, K. Small molecule discoidindomain receptorkinase inhibitors and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J. Med.Chem. 2015, 58, 3287−3301.
[4] Yang, J.; Wheeler, S. E.; Velikoff, M.; Kleaveland, K. R.; Lafemina,M. J.; Frank, J. A.; Chapman, H. A.; Christensen, P. J.; Kim, K. K. Activated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initiate fibrosis through secretion of mesenchymalproteins. Am. J. Pathol. 2013, 183, 1559−1570
[5] Luo, Z.; Liu, H.; Sun, X.; Guo, R.; Cui, R.; Ma, X.; Yan, M. RNAinterference against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 ameliorates alcoholic liverdisease in rats. PLoS One 2013, 8, No. e55860.
[6] Wang, Z.;Ding, K.;Lu, X et al.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 -(Imidazo[1,2.a]pyrazin-3-ylethynyl)-4-isopropyl.N.(3-((4-methylpiperazin-1-yl)methyl)-5(trifluoromethyl)phenyl)benzamide as a Dual Inhibitor of Discoidin DomainReceptors 1 and 2. J. Med.Chem.
相關(guān)產(chǎn)品
DDR1-IN-1是 DDR1 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IC50 和 EC50 分別為 105 nM和 87 nM,而對 DDR2 的 IC50 為 413 nM。
DDR1-IN-2 是一種盤狀結(jié)構(gòu)域受體 1 (DDR1) 抑制劑,IC50 值為 13.1 nM,對 DDR2 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弱, IC50 of 203 nM。
DDR1-IN-3 是圓盤狀受體 1 (DDR1) 的一個選擇性抑制劑, IC50 值為 9.4 nM。
DDR Inhibitor 是一種高效的盤狀結(jié)構(gòu)域受體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抑制劑,對 DDR2 的 IC50值為 3.3 nM,在濃度為 1.5 nM 時,對 DDR1 有 53% 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