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的成功問世給癌癥治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改變,已知的幾種免疫療法之所以療效顯著,主要在于靶點的選擇,比如大名鼎鼎的PD-1/PD-L1、CTLA-4等等。
這些免疫系統(tǒng)“制動器”的發(fā)現(xiàn),為免疫治療榮登抗癌寶座,發(fā)揮了不可逾越的作用。
然而,免疫療法并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尋找新的靶點一直是科學家不斷探索的方向。
近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重新定義了新型細胞因子IL-18在腫瘤免疫療法領(lǐng)域的研究地位,研究者表示,一直被埋沒的IL-18細胞因子,之所以沒能起到抗腫瘤作用,是因為它被癌細胞表面受體IL-18BP搶走了!通過定向進化手段改造IL-18突變體DR-18顯示出良好抗腫瘤活性,其單獨療效甚至優(yōu)于抗PD-1單藥治療。
DR-18之所以起效明顯,主要來自于它對CD8+T細胞、NK細胞、腫瘤內(nèi)部干細胞樣T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的充分調(diào)動。同時DR-18還改變了免疫微環(huán)境狀態(tài),狠狠打壓了免疫抑制性的細胞。
△ IL-18BP是分泌的免疫檢查點,是IL-18免疫療法的障礙
01
為何IL-18抗腫瘤能力不行?
白細胞介素-18(IL-18)細胞因子早在十多年前就被發(fā)現(xiàn)了,它在實驗中增強了T細胞和NK細胞的免疫功能,被視為腫瘤免疫治療的一匹黑馬。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IL-18的強免疫激活特性和臨床試驗結(jié)果有著巨大反差,60多名黑色素瘤患者中,只有1名達到部分緩解,試驗很快擱淺。但這卻引起了耶魯大學免疫學家Aaron Ring團隊的興趣。
為了解開謎題,Aaron Ring團隊開始了他們的探索之路。
首先,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癌癥基因組圖譜計劃(TCGA)的數(shù)據(jù)庫發(fā)現(xiàn),雖然IL-18R在免疫細胞中廣泛表達,但各種實體瘤當中IL-18BP的分布更廣泛,這暗示了IL-18跟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力的相關(guān)性。
果然,在臨床試驗失敗的研究報告中,他們發(fā)現(xiàn)IL-18BP在病人體內(nèi)被大量誘導表達。
△ IL-18受體和IL-18BP在腫瘤中誘導表達
其實,IL-18面對的這種情況,和大家再熟悉不過的PD-1/L1是有些相似的。IL-18之所以沒能起到抗腫瘤作用,是因為它進入體內(nèi)后,癌細胞會大量分泌競爭性結(jié)合IL-18的受體IL-18BP,搶走了IL-18本該發(fā)揮的促免疫作用!
要想讓IL-18發(fā)揮作用,就得繞開癌細胞受體IL-18BP,從而突破這個檢查點的限制。
02
突破癌細胞限制,IL-18東山再起
那如何才能突破癌細胞受體IL-18BP的限制呢?
研究團隊通過定向化手段的方法,從超過2.5億種IL-18的變體中,篩選出了一種與IL-18高度親和力強的DR-18(decoy-resistant IL-18)變體,使其能夠保持IL-18原有的信號激活功能而不被IL-18BP抑制。
改造后的DR-18果然不負眾望,單獨使用在小鼠腫瘤模型中就顯示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其療效甚至優(yōu)于抗PD-1單藥,用它配合PD-1抑制劑治療,效果更是驚人。
△ DR-18單藥和PD-1抑制劑聯(lián)用均顯示良好的抗腫瘤效果
03
增強T細胞、NK細胞功能,才是IL-18起效關(guān)鍵
為何DR-18與IL-18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經(jīng)過進一步的分析,原來,DR-18的出色抗腫瘤效果,來自于它對CD8+T細胞、NK細胞、腫瘤內(nèi)部干細胞樣T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的充分調(diào)動。
此外,DR-18還能極大的激活腫瘤內(nèi)多種免疫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等。同時DR-18還改變了免疫微環(huán)境狀態(tài),狠狠打壓了免疫抑制性的細胞。
△ DR-18促進CD8 TILs效應功能和記憶前體的分化
T細胞、NK細胞等免疫細胞是人體抵御病毒感染、抗擊癌細胞的關(guān)鍵免疫細胞,前面提到過的PD-1/PD-L1,還是CTLA-4都是基于T細胞的重要靶點,一旦我們能夠消除或者繞開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制動器”,殺傷性T細胞、抗病毒NK細胞就會瘋狂攻擊有害細胞,發(fā)揮更強的免疫療效。
該項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不僅重新肯定了IL-18的治療潛力,更發(fā)現(xiàn)了IL-18BP是這一靶點的主要障礙,還提供了克服這一障礙的潛在有效手段。目前,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開發(fā)出更多有效抵御癌癥靶點的新型免疫療法,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