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動物模型簡介
概念: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是指各種醫(y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xiàn)的動物。顧名思義,就是在動物身上建立類似人類疾病的模型?梢杂糜趯嶒炆韺W、實驗病理學和實驗治療學(包括新藥篩選)研究。
舉例1:如在做抗腫瘤藥物篩選時,根據(jù)我們的實驗目的建立需要的腫瘤模型,如下圖為前列腺癌原位荷瘤模型,可用于前列腺癌的基礎研究和藥物藥效評估。
小鼠原位腫瘤模型(來自文獻1)
意義:疾病動物模型的使用在人類疾病研究和生物醫(yī)學發(fā)展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1.替代作用;臨床上對外傷、中毒、腫瘤等研究不可能在人體重復進行。在動物體內試驗,可以避免了人體實驗造成的風險、危害和倫理問題。
2.按需要進行取樣;動物模型作為人類疾病的“復制品”,可按研究者的需要隨時采集各種樣品或分批處死動物收集標本,以了解疾病全過程。
3.可比較性;一般疾病多為零散發(fā)生,在同一時期內,很難獲得一定數(shù)量的定性材料,而模型動物不僅在群體數(shù)量上容易得到滿足,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可比性和重復性。
4.疾病動物模型還有助于全面認識疾病的本質;可以充分認識同一病原體給不同機體帶來的各種危害,使研究工作上升到立體的水平來揭示某種疾病的本質。
二、分類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按模型產(chǎn)生原因一般可分為自發(fā)性動物模型和誘發(fā)性動物模型。
1.自發(fā)性動物模型是指實驗動物未經(jīng)任何有意識的人工處置,在自然情況下所發(fā)生的疾病。包括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和近交系的腫瘤疾病模型。
2.誘發(fā)性動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過使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動物,造成動物組織、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損害,出現(xiàn)某些類似人類疾病時的功能、代謝或毒使動物患相應的傳染病,又如用化學致癌劑、放射線、致癌病毒誘發(fā)動物的腫瘤等。
此外,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疾病動物模型有其他多個分類,如按系統(tǒng)范圍可分為疾病基本病理過程動物模型(如炎癥,腫瘤,休克等)和各系統(tǒng)疾病動物模型(如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按模型種類可分為整體動物模型,離體器官和組織模型,細胞株模型等。
舉例1:如在血管新生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腫瘤及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如下圖用到的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屬于誘發(fā)性動物模型,可用此類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藥物藥效評估。
小鼠下肢缺血模型(來自文獻2)
三、設計原則
動物模型這么有價值,種類又這么豐富,那在設計和使用時,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1.相似性;在動物身上復制人類疾病模型,目的在于從中找出可以推廣應用于病人的有關規(guī)律。但動物與人畢竟不是同一物種,因此設計動物疾病模型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所復制的模型應盡可能近似于人類疾病的情況。能夠找到與人類疾病相同的動物自發(fā)性疾病當然最好。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發(fā)性高血壓就是研究人類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理想模型。
2.可重復性;理想的動物模型應該是可重復的,甚至是可以標準化的。例如用一次定量放血法可百分之百造成出血性休克,百分之百死亡,這就符合可重復性和達到了標準化要求。
3.可靠性;復制的動物模型應該力求可靠地反映人類疾病,即可特異地、可靠地反映某種疾病或某種機能、代謝、結構變化,應具備該種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
4.適用性和可控性;供醫(yī)學實驗研究用的動物模型,在復制時,應盡量考慮到今后臨床應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發(fā)展,以利于研究的開展。如雌激素能終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終止人的妊娠。因此,選用雌激素復制大鼠和小鼠終止早期妊娠的模型是不適用的。
5.易行性和經(jīng)濟性;在復制動物模型時,所采用的方法應盡量做到容易執(zhí)行和合乎經(jīng)濟原則。靈長類動物與人最近似,復制的疾病模型相似性好,但稀少昂貴,即使獼猴也不可多得,更不用說猩猩、長臂猿。除非不得已或一些特殊疾。ㄈ缌〖、脊髓灰白質炎等)研究需要外,盡量不用靈長類動物。
人類疾病的發(fā)展十分復雜,以人本身作為實驗對象來深入探討疾病發(fā)生機制,推動醫(yī)藥學的發(fā)展來之緩慢又存在局限性。通過借助于動物模型的間接研究,可以有意識地改變不易排除的因素,可以更準確地觀察模型的實驗結果并與人類疾病進行比較研究,因此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Qin M, Peng S, Liu N, et al. LG308, a novelsynthetic compound with antimicrotubule activity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exerts effective antitumor activity[J].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15, 355(3): 473-483.
Dick F, Li J, Giraud M N, et al. Basic controlof reperfusion effectively protects against reperfusion injury in a realisticrodent model of acute limb ischemia[J]. Circulation, 2008, 118(19): 19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