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切開
根據(jù)實驗要求確定手術部位切口的大小。切開時先繃緊皮膚,將刀刃與皮膚垂直,用力要得當,1 次切開皮膚全層,切縫整齊而不偏斜。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時,要求按解剖層次切開,盡量避開血管并注意止血,避免損傷深層的重要組織器官。
2. 止血
止血是手術操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手術過程中止血完善與否,不僅直接影響到手術部位的顯露和手術操作,而且關系到術后動物的安全、切口愈合的好壞以及是否發(fā)生并發(fā)癥等。術中 止血必需迅速、準確、可靠。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1) 預防性止血 術前1~2h內使用預防性止血劑能提高動物的血液凝固性。常用的預防性止血劑有10%毛氯化鈣溶液、10%氯化鈉溶液。
在局部麻醉時,則配合使用腎上腺素(即在100Oml普魯卡因溶液中加入0.1% 腎上腺素2ml)。
(2) 術中止血
1) 壓迫止血 一般使用滅菌紗布或擰干的溫熱鹽水紗布按壓片刻,切勿使用紗布擦拭。
2) 鉗夾止血 用止血鉗與血流方向垂直夾住血管斷端,停留片刻后取下止血鉗。
3) 結扎止血 常使用于大血管的止血。出血點使用紗布壓迫蘸吸后,用止血鉗逐個夾住血管斷端,再使用絲線結扎止血。結扎時,先豎起止血鉗,將絲線繞過鉗夾點之下,再將止血鉗放平后尖稍翹起,打第一個結時,邊扎緊邊輕輕松開止血鉗,再打第二個節(jié)。
4) 燒烙止血 以燒熱的烙鐵燒血管的斷端,使血液和組織凝固。
5) 藥物止血 當內臟出血時,用元菌紗布吸凈淤血,然后將止血粉、云南白藥或凝血酶等涂撒在創(chuàng)面上,壓迫5~1Os。
3. 組織分離法
組織的分離有銳性分離法和鈍性分離法。其中銳性分離是使用刀、剪等銳利器械直接切割,主要用于皮膚、黏膜、組織精細解剖和緊密粘連部位的分離;鈍性分離主要是使用刀柄、止 血鉗、玻璃器或手指等分離肌肉、筋膜間隙的疏松結締組織。
(1) 結締組織分離法原則上使用鈍性分離。使用止血鉗插入組織撐開。其中,薄劇 膜在確認沒有血管分布時可使用刀、剪;厚層筋膜應使用止血鉗慢慢分層,在避開血管的前提下,由淺入深,逐層分離。
(2) 肌肉組織的分離應在整塊肌肉與其他組織之間、肌肉塊與另一肌肉塊之間的分界處,順肌肉纖維方向作鈍性分離。若肌肉組織內有血管分布,應先使用止血鉗作雙重鉗夾,結扎后才能剪斷血管。
(3) 血管神經(jīng)組織的分離應順著血管及神經(jīng)的走行方向,使用玻璃分器進行分離。分離組織時一般要求在同一平面上力求一次垂直切開, 以保證切口邊緣整齊;在切開多層組織時,應按照組織層次分層切開; 切開肌肉時,應沿著肌肉纖維方向切開。各種組織的切開均要確保切口創(chuàng)傷分泌物的順利排出。
4. 縫合法
縫合應遵循無菌原則。手術開口縫合前應徹底檢查手術部的止血情況,清除腔內異物、自血塊、組織等;縫針入口和出口要對稱,一般距離創(chuàng)面0.5~lcm左右;縫線要松緊適中,打節(jié)最好集中于創(chuàng)緣的同一側。必要情況下要考慮留排液孔。
手術開口的縫合主要有單純縫合、內翻縫合、外翻縫合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又根據(jù)結合之組織的不同需要又可分為間接縫合和連續(xù)縫合。其中間接縫合的最常用的方式是結節(jié)結合。結節(jié)縫合主要用于皮膚、肌肉、筋膜等張力大的組織的縫合。
縫合后7~14d應根據(jù)愈合情況予以拆線處理。注意拆線前在縫線和針孔上應使用碘酒和酒精滅菌消毒處理。
參考文獻:徐國景等.《實驗動物管理與實用技術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