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核細胞中有近百個不同的分子馬達,各自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分別與其承擔(dān)的獨特生理功能相適應(yīng)。其中肌球蛋白是一個廣泛存在的馬達蛋白,在細胞內(nèi)吞、蛋白分泌、囊泡運輸、維持高爾基體形態(tài)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大阪大學(xué)的Toshio Yanagida課題組,利用單分子熒光示蹤技術(shù),觀察分析了肌球蛋白(Myosin VI)在細胞骨架上的步進模式,相關(guān)成果發(fā)表于《CELL》。
So Nishikawa等構(gòu)建了肌球蛋白的昆蟲細胞-桿狀病毒表達載體,并將HaloTag和6×His-tag整合入表達載體中。以鎳柱純化重組蛋白,加入HaloTag PEG-Biotin配體,實現(xiàn)肌球蛋白的生物素化。最后應(yīng)用鏈霉親合素偶聯(lián)的量子點(Streptavidin conjugated Quantum Dots, SA-QDs),利用生物素-親和素的結(jié)合特性,完成量子點對肌球蛋白的標記(圖1及圖2)。對于量子點標記肌球蛋白沿著微絲骨架移動的示蹤,采用全內(nèi)反射熒光顯微鏡(TIRFM)和奧林巴斯落射熒光顯微鏡成像,以EMCCD采集圖像,以相關(guān)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jié)果顯示,量子點標記沒有對肌球蛋白的移動產(chǎn)生空間位阻;與綠色熒光蛋白(GFP)比較,量子點熒光探針具有更好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研究者揭示了肌球蛋白馬達大小兩種步距之間轉(zhuǎn)換的分子機制,對于深刻認識馬達蛋白作用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圖1 以量子點標記肌球蛋白頭部并觀察其步進行為
圖2 以不同顏色量子點分別標記肌球蛋白的兩個頭部并觀察其步進行為
文獻來源:
Nishikawa S, Arimoto I, Ikezaki K, Sugawa M, Ueno H, Komori T, Iwane AH, Yanagida T. Switch between large hand-over-hand and small inchworm-like steps in myosin VI. Cell 2010;142(6):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