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下午15:00-16:00
徠卡直播課堂與您隔空相會
2020庚子年春節(jié)的鐘聲還沒有敲響,由武漢為中心的一場疫情便迅速從湖北蔓延,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籠罩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陰影下。在疫情之中,醫(yī)生及科學家們?nèi)绾卧陲@微鏡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病毒的蛛絲馬跡?從基礎科研到快速診斷,從疫苗研制到藥物研發(fā),顯微成像技術在這些前沿領域中發(fā)揮什么作用?每周四下午15:00-16:00,徠卡直播課堂與您隔空相會,更有線上互動答疑,期待您的參與!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預約,
完成預約后,
點擊公眾號菜單欄中的“直播間”即可觀看直播。
如何成功分離并鑒定新型冠狀病毒毒株?
意義及實驗詳解
時間:3月5日,15:00-16:00
2020年的春天,整個神州大地被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所幸是各大科研機構全力開展科研攻關,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2月7日,復旦大學成功分離并鑒定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實驗室已基本完成該病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和分析,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參考基因組(EPI_ISL_402119,GISAID)相比,同源性大于99.9%。那么,病毒毒株是指什么?又是如何被成功分離的呢?本次主題將為大家解釋一下分離鑒定病毒毒株的實驗過程。
圖片來源:Synthetic virus-like particles prepared via protein corona formation enable effective vaccination in an avian model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Hui-WenChena,Biomaterials
Volume 106, November 2016, Pages 111-118
使用徠卡DMi8
免疫熒光技術(IF)又稱免疫抗體技術,是一種以熒光素標記抗體(抗原)而進行抗原(抗體)定位的技術。該技術無放射性污染,且操作簡便,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成為臨床檢驗中最常用的檢驗手段之一。
奔跑在一線的有白衣天使,也有爭分奪秒的科研人員。在整個疫情的防控防治過程中,電鏡技術讓病毒無所遁形。從病毒的發(fā)現(xiàn)到探究病毒在細胞內(nèi)的活動過程,甚至助力疫苗和藥物的研發(fā),均起著關鍵的作用。
那么,怎么知道是冠狀病毒?具體用到了哪些電鏡技術?怎么實現(xiàn)樣品制備?本次主題將為大家揭秘病毒學研究的電鏡制樣過程,探究這背后的故事。
冷凍電鏡下的病毒粒子
利用熒光壽命研究病毒侵染過程
時間:3月19日,15:00-16:00
病毒感染過程中,病毒如何進入細胞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高分辨率的電鏡成像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病毒手中的鑰匙如何匹配細胞表面的鎖的結構,但是病毒入侵的動態(tài)過程也是大家關心的課題,了解清楚哪些因素影響這個動態(tài)過程是對于開發(fā)藥物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本月的PLOS Pathogens雜志就有一篇Research Article報道了科學家在研究HIV入侵細胞的過程中,開發(fā)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F(xiàn)LIM成像結合生物傳感器監(jiān)控細胞代謝狀態(tài),將遺傳編碼的生物傳感器與單一病毒跟蹤(SVT)相結合,以評估代謝狀態(tài)對病毒進入單細胞成功率的影響。
超高分辨顯微技術助力病毒學相關研究
時間:3月26日,15:00-16:00
眾所周知,由于受到光學衍射極限的限制,普通光學顯微鏡分辨率只能達到200nm,而通常病毒和亞細胞結構的尺寸只有幾十到100多納米,遠遠小于普通光鏡的分辨率。超高分辨顯微技術的出現(xiàn),為觀測這類精細結構提供了可能,因此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超高分辨技術的先驅(qū),受激發(fā)射損耗(STED)技術更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尤其是病毒學相關研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本次網(wǎng)絡課堂將為大家分享超高分辨顯微技術在病毒學相關研究中的應用和最新進展,助力生命科學研究和發(fā)展。
圖片來源:”Maturation-Dependent HIV-1 Surface Protein Redistribution Revealed by Fluorescence Nanoscopy”. Science 26 Oct 2012
STED超高分辨率成像,清晰揭示HIV病毒表面包膜蛋白細節(jié)(該包膜蛋白在病毒侵染宿主細胞時發(fā)揮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