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26日,由華中農業(yè)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主辦的“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rop Photosynthetic Ecophysiology”(作物光合生理生態(tài)國際研討會)在華中農業(yè)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荷蘭、奧地利等國的二十多位培訓老師對來自中國、菲律賓和巴基斯坦的78位注冊學員進行了一周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入培訓和交流。
該研討會創(chuàng)始于1990年,于1990年和1996年舉辦過兩次。經過十幾年的暫停后,分別于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在葡萄牙舉辦過三次。這是27年歷史上的第6次會議。
本次研討會由朱新廣研究員、彭少兵教授、Susanne von Caemmerer教授和Patrick Morgan博士聯合組織。邀請到了一大批國際頂級光合作用專家來授課培訓,包括大名鼎鼎的院士師徒:
Graham Farquhar教授,是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植物氣孔生理、植物同位素研究技術的學科奠基人之一。在穩(wěn)態(tài)光合作用模型、氣孔導度機理、同位素機理、光合作用與氮素利用效率、光合作用與水分利用利用效率、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先后擔任12個植物生理生態(tài)領域SCI期刊編委,發(fā)表研究論文300余篇,論文被SCI期刊引用3萬余次,單篇引用高達近3000次。
對于Farquhar院士的到來,在學員中引起驚呼聲一片。“這是真的Farquhar教授嗎”是最開始很多學員的反應。
若不是有兩鬢的斑白,你很難將眼前這位侃侃而談的科研泰斗與年逾古稀的老人聯系起來。“在科研上,最大的限制是我們的大腦。” Farquhar院士笑稱,他所創(chuàng)立的光合作用模型自70年代起已沿用至今。“目前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在光合作用測定方法上的改進,” 他說,“但是,今天早上讓我最興奮的事情是聽到了再生稻研究和大面積推廣應用的介紹,這是從農民那里取得靈感,經科研人員改良后將古老的技術運用于現代農業(yè)的最好典范。”
在他看來,這次會議讓研究不同領域、不同作物的學者聚集在一起,以光合作用為共同的興趣,是非常有意義的,“數學模型就是我們研究光合作用的共同語言,我們可以運用這個共同語言開展交流并互相提供經驗。” 大多數生物學家,主要專注于基礎研究,離生產實踐有些距離,而最貼近生產的是農學家。這次與會的大多數科學家,正好處于兩者之間,“分子生物學和農學是兩座科學高峰,而我們正是連接這兩座高峰的橋梁。”
提及這次研討會,他認為和一群睿智的年輕人合作,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年輕人可以有機會自己嘗試新技術,讓他們更有自信,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們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
會議組織者之一、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的朱新廣研究員說道,“我們團隊的工作是在Farquhar院士的基礎上,建立與作物分子模塊設計育種聯系更緊密的模型。”這樣的模型是從整個植物系統(tǒng)的角度,挖掘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靶點,進而通過工程改造及育種手段,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及產量潛力。目前利用這種策略,已經發(fā)現了多個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途徑,并在煙草中得到證實。” 他的憧憬就是可讓模型真正用于育種,從而能為新一代育種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對于第二方面C4水稻的工作,他笑稱,“希望我能在退休之前完成。”
“我辦這個活動就是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平臺,” 會議組織者之一、華中農業(yè)大學彭少兵教授開門見山地說,“我認為在我這個年紀,是推年輕人的時候了,因此我現在的工作更多的是‘往下跑’,憑我的經驗幫助農民解決再生稻生產中的問題,打造再生稻稻米的品牌,為農民謀福利,以此來提高我省和周邊省份的再生稻種植面積。”
正是在朱新廣、彭少兵、Graham Farquhar等一批專家的大力支持下,本次研討會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78位學員分成5個小組,循環(huán)參加了5個practical session,向眾多的學術和技術專家深入、系統(tǒng)的學習了相關技術的原理和操作細節(jié),并做了數據分析和學術匯報。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回到理論,一個完美的循環(huán)。
據悉,這個研討會將采取中、歐、美輪轉的運作方式,明年到歐洲,后年到美國,2020年才能再次回到中國舉辦。
慧諾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應邀參加了本次會議,并協助進行群體光合技術的培訓。該技術不僅引起了學員的強烈興趣,也引起了培訓老師的巨大興趣。Farquhar院士、Von Caemmerer院士等盛贊該技術,并迫切希望能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使用上該技術。
作為國內最專業(yè)的植物表型技術公司,慧諾瑞德團隊不僅僅是植物表型專家,同時也是光合作用(也即光合表型)專家,團隊成員10余年前介紹葉綠素熒光技術的ppt目前仍被很多老師拿來給學生上課使用;壑Z瑞德推出的《植物群體光合作用測量解決方案》代表了光合作用研究從實驗室到田間、從葉片到群體、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典范,我們將繼續(xù)在植物表型和光合作用領域為廣大研究人員提供更專業(yè)的服務。如果您關注這些研究,請不要忘記參加9月16日在山東農業(yè)大學舉辦的“2017植物表型與光合作用論壇”哦!
注:部分素材來自華中農業(yè)大學官網和“植物表型資訊”(微信號PhenoInfo)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