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粒的提取和純化
瀏覽次數:953 發(fā)布日期:2022-3-3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質粒(Plasmid)是獨立于染色體外的環(huán)狀DNA分子,大小通常在1-200Kb不等,可依賴宿主細胞中的酶和蛋白質進行獨立地復制和轉錄。
質粒是獨立于染色體基因組的DNA。按照質粒的拷貝數量,通常把質粒分嚴緊型質粒和松弛型質粒。嚴緊型質粒:染色體復制一次,質粒也復制一次,每個細菌內只含1-2個質粒;松弛型質粒:當細菌染色體復制停止后仍然能繼續(xù)復制,每一個細菌內一般含20個左右質�?截�。
為了適應更多復雜的分子克隆實驗,在天然質粒的基礎上,人們構建出具有不同特性的質粒載體。質粒載體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具有較小的分子量、可插入較大分子量的目標序列、具有多種常用的限制性內切酶酶切位點,同時具有檢測表型(耐藥性等)。
典型的質粒載體通常具有復制起始點Ori(下方藍色方形)、篩選標記(紅色區(qū)域)以及多克隆酶切位點MCS(右側藍色區(qū)域)
預備知識Ⅱ:分離純化的原理
質粒純化的過程實際上是將質粒與染色體基因組、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分離的過程。在細菌體內,質粒是以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的形式存在。堿裂解法是實驗室提取質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該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線性的染色體DNA與閉合環(huán)狀質粒DNA在拓撲學上的差異來實現分離。
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結構示意圖,在細菌中,cccDNA通常以超螺旋的形式存在
實驗操作中,我們通常應用溶菌酶和陰離子表面按活性劑SDS(十二烷基磺酸鈉)來處理收集到的菌體。在溶菌酶的作用下,細菌的細胞壁破裂并釋放出質粒。在pH12-12.5這個狹窄的范圍內,線性染色體DNA的雙螺旋會解開,質粒DNA的氫鍵也會斷裂。然而,質粒DNA的氫鍵雖然斷裂,但兩條鏈依然互補纏繞,緊密結合。在裂解過程中,細菌蛋白質、破裂的細胞壁和變性的染色體DNA會相互纏繞成大型復合物,SDS可包被在這些大型復合物表面上。當加入乙酸甲使溶液恢復中性時,兩種DNA均可迅速復性,但是復性的精準度有所差別:cccDNA由于互補鏈在形體上始終保持在一起,復性迅速而準確。隨機斷裂的線性DNA彼此分離,復性既不迅速也不準確,會聚集成網狀結構。通過離心,染色體DNA會與細胞碎片一起被沉淀下來,而質粒DNA會留在上清液中。再用異丙醇或乙醇洗滌,會得到比較純的質粒DNA。
質粒提取與純化操作指南
質粒的提取和純化主要包含三個步驟:①培養(yǎng)細菌,擴增質粒;②收集并裂解細菌;③分離并純化質粒。目前,試劑廠商已經開發(fā)出多種多樣的商品化DNA提取試劑盒,這些試劑盒中幾乎都包含三種基本的溶液:溶液Ⅰ(葡萄糖、Tris·Cl(pH8.0)、EDTA(pH8.0))、溶液Ⅱ(NaOH,1%SDS)和溶液Ⅲ這三種溶液分別起到懸浮菌體、破碎細胞以及中和的作用。實驗中一般會使用異丙醇沉淀質粒,70%的乙醇洗滌質粒。提取好的質粒的可以保存在含有RNA酶的TE緩沖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