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也得講技術,為什么泡久了的河粉、木耳易中毒?
每年夏天都免不了食物中毒的新聞,除了吃毒蘑菇導致中毒,還有因為吃隔夜河粉/米粉導致中毒。毒蘑菇顧名思義本身就是有毒,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為什么也容易中毒呢?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
01微生物污染:椰毒假單胞菌
發(fā)酵食品容易受微生物污染
在生活環(huán)境中,微生物其實無所不在,暴露在適當?shù)臏囟葷穸认,食物就會發(fā)酵。
泡發(fā)的米粉河粉木耳,可能會發(fā)酵
有時這個結果是好的,比如6000年前,大麥面包的發(fā)酵讓蘇美爾人學會了制作啤酒,有時這個結果是糟糕的,比如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就是因為發(fā)酵而變成有毒,而罪魁禍首就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
電子顯微鏡下的椰毒假單胞菌
椰毒假單胞菌名字可能有點拗口,“椰毒”是因為這個細菌最初是印尼在椰子肉發(fā)酵食品中發(fā)現(xiàn)的,而在國內同樣在酵米面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細菌,故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野生的鮮黑木耳/銀耳、生濕的河粉等米面制品,都容易被這種菌污染。
02毒性原理:兩種毒性產物
米酵菌酸(BA)毒性原理,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2017
椰毒假單胞菌本身可以被烹飪的高溫殺死,但其產生的毒素比較耐高溫,因此即便經過加熱,吃了還是會中毒。
這一點跟肉毒桿菌類似,肉毒桿菌本身可以用高溫殺死,但其生成的毒素非常耐熱。好消息是,椰毒假單胞菌毒性相對肉毒桿菌低,壞消息是椰毒假單胞菌感染的是主食,只要吃超過200g受污染的主食,基本就沒救了。03如何檢測椰毒假單胞菌
國標檢測方法:培養(yǎng)觀察試毒
按國標GB 4789.29-2020,椰毒假單胞菌可以分為6步,首先是檢樣,使用增菌液培養(yǎng),再分離接種到mPDA或者PCFA平板,然后使用革蘭氏染色結合氧化酶試驗初篩,再接種到PDA平板,進行生化實驗或者毒性實驗,最后輸出結果報告。
顯微鏡下革蘭氏染色的椰毒假單胞菌
椰毒假單胞菌是革蘭氏陰性、氧化酶陽性的細菌,在生物顯微鏡ML31顯微鏡鏡檢下呈現(xiàn)為粉紅色到紅色的短桿狀。
相差觀察下的椰毒假單胞菌
使用相差配置的ML31生物顯微鏡,可以不經染色直接觀察椰毒假單胞菌,但大部分實驗室都不會有100X的相襯顯微鏡,且相襯觀察形態(tài)難以準確區(qū)分細菌,因為實際意義不大。
熒光染色的椰毒假單胞菌(綠)
在微生物研究中,可以使用MF31等熒光生物顯微鏡,搭配CY3等熒光染料,對椰毒假單胞菌進行特異性熒光標記,以示蹤其分布和變化。目前市面有基于熒光擴增的快速測試盒,相比培養(yǎng)法更快,但成本較高,因此沒有得到很廣泛的使用。
熒光顯微鏡MF31
綜上,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有毒是因為椰毒假單胞菌,其檢測目前還存在時間成本和物料成本上的限制,等培養(yǎng)和觀察都做完,可能都已經吃完并且毒性發(fā)作完了,因此我們能做的不是用顯微鏡等手段檢測有沒有椰毒假單胞菌,而是默認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有椰毒假單胞菌,不要去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