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在過去50年中一直是抗體,多肽,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分子定量和檢測的金標準。ELISA檢測有3種主要類型:直接法,間接法和三明治夾心法。所有這些方法都依賴于二次反應產生可測量的信號,由標準吸收光光度計,分光光度計,熒光計等檢測。ELISA的主要優(yōu)點是高靈敏度和特異性。以標準三明治ELISA測定為例,鏈霉親和素化學的使用允許多種酶(例如辣根過氧化物酶)與檢測抗體結合,導致靶標分子的信號放大。但是,三明治ELISA具有以下缺點:
01 繁瑣耗時的洗滌和孵育步驟 - 需要數小時至數天才能獲得結果
02 需要優(yōu)化選擇捕獲抗體和檢測抗體,以防止交叉反應
03 需要標簽或酶和底物進行反應間接檢測
04 終點檢測,不提供動力學數據
05 洗滌步驟可能洗去任何感興趣的低親和互作的靶標分子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作為一種光學檢測技術,其靈敏度和特異性[1-3]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將重點介紹 SPR 技術(圖 1)相對于夾心 ELISA(圖 2)的主要優(yōu)勢。
圖1,SPR技術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 ELISA技術工作原理示意圖
SPR技術可快速獲得結果
在ELISA實驗中,洗滌、孵育、阻斷、信號生成步驟都需要額外的時間和手動步驟。相比之下,SPR繞過了二級反應步驟(不需要第二個抗體和檢測步驟)的需要,因為它通過折射率的變化直接檢測任何結合。此外,清洗和任何其他傳感器準備步驟都可以在SPR儀器本身內部快速完成。樣品進樣和清洗步驟可以通過手動進樣或通過泵實現。最重要的是,與ELISA(數小時至數天)相比,SPR可以更快地獲得結果(以分鐘到幾小時為單位)。
SPR在檢測低親和力相互作用方面的優(yōu)勢
對于特定互作檢測,低親和力互作同時也是需要捕捉的信號。Nechansky的一篇文章回顧了ELISA和SPR檢測人源抗人抗體(HAHA)對治療性單克隆抗體(mAbs)反應的研究[4]。HAHA的一個結果是可誘導自身免疫,其副作用可危及生命。因此,監(jiān)測免疫反應中和抗體(IgG和IgM)濃度非常重要。在Lofgren等人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SPR能識別出4.1%的陽性患者,而ELISA為0.3%[5]。在所有測試的KD值(從8.1 x 10-10 M到1.1 x 10 -6M)的抗體中,ELISA在檢測親和力最高的抗體時,靈敏度更高。相較與ELISA,SPR檢測低親和力抗體時具有更高的靈敏度 [5]。這可能是由于低親和力抗體在ELISA重復洗滌過程中丟失,而SPR即使在低KD相互作用時也能實時收集數據[4]。
低親和力抗體是早發(fā)性自身免疫的指標,可以通過親和力成熟的過程轉變成高親和力抗體。為了確;颊甙踩蓪PR用作檢測低親和力抗體[4]的高靈敏方法,即使患者不表現出任何臨床癥狀,醫(yī)生也可以更好地監(jiān)測患者免疫反應的抗體水平。簡而言之,SPR能夠更早期發(fā)現HAHA反應發(fā)作的患者。
Affinité Instruments P4SPR
Affinité Instruments的P4SPR是一款出色的SPR儀器,可以提供高質量的實驗數據,以滿足您的研究需求。與ELISA測定相比,它不需要標記或二次反應,并減少了大量寶貴的研究時間。由于實時監(jiān)測,它還可以檢測低親和力相互作用,靈敏度高于ELISA。P4SPR可應用于抗體、多肽、蛋白、核酸、小分子等多種樣本之間互作檢測。基于巧妙的S型流路設計,一次樣品測試即可獲得三次重復的實驗數據,節(jié)省樣品使用量,簡化實驗流程,同時獲得高質量的實驗數據。
References
[1] Hana Vaisocherová, Vitor M. Faca, Allen D. Taylor, Samir Hanash, Shaoyi Jiang. Comparative study of SPR and ELISA methods based on analysis of CD166/ALCAM levels in cancer and control human sera. Biosens.TM Bioelectron. 24, 2143-2148 (2009).
[2] Katrina Campbell, Anne-Catherine Huet, Caroline Charlier, Cowan Higgins, Philippe Delahaut,Christopher T. Elliott. Comparison of ELISA and SPR biosensor techn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J. Chromatogr. B, 877, 4079–4089 (2009).
[3] Marlen Zschätzsch, Paul Ritter, Anja Henseleit, Klaus Wiehler, Sven Malik, Thomas Bley, Thomas Walther, Elke Boschke. Monitoring bioactive and total antibody concentrations for continuous process control b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Eng. Life Sci., 19, 681-690 (2019).
[4] Andreas Nechansky. HAHA – nothing to laugh about. Measuring the immunogenicity (human antihuman antibody response) induced b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applying ELISA and SPR technology. J. Pharm. Biomed. Anal., 51, 252-254 (2010).
[5] J.A. Lofgren, S. Dhandapani, J.J. Pennucci, C.M. Abbott, D.T. Mytych, A. Kaliyaperumal, S.J. Swanson, M.C. Mullenix, Comparing ELISA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or assessing clinical immunogenicity of Panitumumab, J. Immunol., 178, 7467–7472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