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菌-腦軸-免疫:黏膜真菌保護腸道屏障,促進小鼠社交行為
瀏覽次數:1206 發(fā)布日期:2022-4-20
來源:中科新生命
美國康奈爾大學Iliev教授等人于2022年2月在學術TOP期刊Cell(IF 41.582)上發(fā)表題為“Mucosal fungi promote gut barrier func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via Type 17 immunity ”的文章,該研究在人和小鼠腸道黏膜中均鑒定出一組與腸腔真菌組成不同的黏膜相關真菌(Mucosa-associated microbiota,MAF),MAF可通過誘導CD4+ Th細胞產生IL-22,從而增強腸道屏障功能;并可通過促進產生IL-17A,作用于神經元上的IL-17R受體,從而促進小鼠的社交行為。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真菌群在腸道生態(tài)位中的空間組織是驅動保護性粘膜免疫的關鍵因素,這種相互作用對腸道上皮細胞、神經元、屏障功能、腸道疾病和宿主行為具有深遠的局部和全身影響。
研究材料
各類品系SPF小鼠、人腸腔內容物和粘膜組織、人工真菌群落
技術路線
· 步驟1:在人和小鼠的腸道中,均可鑒定出一組MAF,與腸腔真菌的組成有顯著差異;
· 步驟2:特定MAF(而非腸腔真菌)的腸道定殖可誘導CD4+ Th細胞產生IL-22,上調JAK/STAT信號,促進DNA修復,并增強小鼠的腸道屏障功能;
· 步驟3:MAF可在DSS+抗生素或鼠檸檬酸桿菌感染誘導的小鼠腸道損傷中起保護性作用;
· 步驟4:特定MAF的腸道定殖可誘導系統(tǒng)性的IL-17A產生,并通過作用于神經元上的IL-17R,從而促進小鼠的社交行為。
研究結果
1. 小鼠腸道粘膜相關的特征真菌群落
消化道不同部位細菌群落組成存在差異,為了探索胃腸道(GI)真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學特征,作者采集了小鼠的胃、空腸、回腸、盲腸和結腸等GI區(qū)域腸腔(Lumen,LUM)和粘膜(Mucosa,MUC)樣本,進行了ITS測序。結果顯示GI真菌群落的組成在LUM和MUC間存在顯著差異,而非不同的GI部位,此外LUM真菌群落多樣性顯著高于MUC樣本(圖1 A-C)。通過比較腸道部位真菌群落,分別鑒定出LUM和MUC組中特異性真菌群落,并在人體手術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相似的真菌組成特征(圖1 D-F)。這些結果表明只有一部分特定的真菌群落可以在獨特的腸道黏膜環(huán)境中定植。接下來作者使用抗生素誘導并結合DSS介導的長期損傷的生態(tài)擾動模型,來評估LUM和MUC相關真菌群是否具有免疫保護潛力。結果表明MAF(白色念珠菌、釀酒酵母和扣囊復膜酵母)提供了對腸道損傷的保護,并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和腸道屏障通透性(圖1 G-I)。
圖1 小鼠腸道粘膜相關的特征真菌群落
2. MAF促進腸道屏障完整性,并誘導CD4+ T細胞產生IL-22
腸上皮細胞形成腸道微生物群和粘膜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第一道屏障。為了評估了MAF對腸上皮細胞的影響,作者進行了MAF小鼠定植實驗和結腸上皮細胞的RNA-seq。結果顯示MAF的腸道定植誘導了不同的轉錄譜,與免疫反應和細胞增殖相關的基因上調(圖2 A-B)。由于真菌可以誘導強烈的免疫反應,我們假設MAF的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免疫系統(tǒng)介導的。免疫表型結果顯示RORγt+Th7細胞的頻率顯著增加,并產生高水平的效應細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圖2 C-H)。
圖2 MAF促進腸道屏障完整性,并誘導CD4+ T細胞產生IL-22
3.MAF的保護作用由產IL-22的CD4+ T細胞介導
接著,作者使用IL-17-/-和IL-22-/-缺陷小鼠模型來評估IL-17、IL-22是否介導了MAF對腸屏障功能的保護作用。結果顯示IL-22的缺失消除了MAF對小鼠生存和屏障功能的保護作用(圖3 F-G)。結腸中ILC3細胞是產生IL-22的主要來源,但ILC3的頻率以及IL-17、IL-22的產量不受MAF定植的影響(圖3 E)。排除以上影響因素后,作者確定了CD4+ T是MAF誘導產生IL-22的主要來源,并通過Rag1-/-小鼠模型證實產IL-22的CD4+ T細胞介導了MAF的保護作用(圖3 H-J)。
圖3 MAF的保護作用是由產生IL-22的CD4+ T細胞介導的
4. MAF對鼠檸檬酸桿菌誘導的結腸炎具有保護作用
與腸道上皮的保護作用一致,在抗生素治療的小鼠中,MAF的定殖降低了鼠檸檬酸桿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和腸道病原體負擔(圖4A-4G)。MAF定植對II22-/-小鼠沒有任何益處,不僅加重了疾病的嚴重程度,還會導致鼠檸檬酸桿菌定殖增加(圖 4I-K)。這些數據表明,MAF在小鼠感染性結腸炎中的保護作用與IL-22相關,而非與鼠檸檬酸桿菌直接競爭。
圖4 MAF對鼠檸檬酸桿菌誘導的結腸炎具有保護作用
5. MAF促進小鼠的社會行為
最近的研究表明,與行為變化相關的神經精神疾病人類中腸道真菌群落的組成發(fā)生改變。作者使用抗生素誘導的細菌生態(tài)失調模型發(fā)現(xiàn)MAF定植不影響重復、焦慮和強迫相關的行為。但在三室社會試驗中,MAF定植促進小鼠的社會行為(圖5 A-F),且與抗生素造成的細菌群落耗竭無關(圖5 G-J)。
圖5 在三室社會試驗中,MAF促進小鼠的社會行為
6. 神經元中IL-17Ra信號介導MAF誘導的社交行為增加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神經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社會行為的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種細胞因子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中具有直接的神經調節(jié)作用。實驗結果顯示MAF定植小鼠的血清和脾臟中只有IL-17A系統(tǒng)性增加,并且腸道和CNS神經元都表達高水平的IL-17受體基因Il17ra而不是IL-22受體基因Il22ra(圖6 A-B)。此外,Il22缺失不影響小鼠社會行為的增加(圖6 C-E),而Il17ra缺陷小鼠定植MAF后社會行為呈現(xiàn)下降(圖F-H)。這些結果表明MAF定植通過IL-17A對神經元的直接作用促進了小鼠的社會行為。
圖6 神經元中IL-17Ra信號介導MAF誘導的社交行為增加
小編小結
本研究沿胃腸道的菌群生物地理學進行了表征,并確定了與小鼠和人類腸粘膜相關的真菌子集。MAF可增強腸上皮功能并保護小鼠免受腸道損傷和細菌感染,特定MAF的腸道定植促進了小鼠的社會行為。腸道局部對屏障功能的影響依賴于CD4+ Th細胞產生的IL-22,而對社會行為的影響是通過神經元中的IL-17R依賴性信號傳導介導的。因此,腸道菌群的空間組織,與宿主保護性免疫和上皮屏障功能相關并且可能是通過互補的17型免疫機制對小鼠行為進行神經免疫調節(jié)的驅動因素。
中科優(yōu)品推薦
【中科新生命】全面推出腸道微生物群-免疫系統(tǒng)多組學解決方案,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深入挖掘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結合表型結果,擬幫助科研人員開發(fā)一種新型干預性措施的潛在靶點。
腸-免疫-靶軸系統(tǒng)研究方案
· 16s/宏基因組----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及改變
· 免疫代謝組----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用于調控機體免疫的代謝物
· 免疫因子組----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機體免疫
· 轉錄/蛋白質組----對終端靶器官應對炎癥響應機制的系統(tǒng)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