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層色譜,與其他色譜技術的原理一樣,是一種利用樣品中各組成成分的不同物理特性把它們分離開來的技術。這些物理特性包括分子的大小、形狀、所帶電荷、揮發(fā)性、溶解性及吸附性等。薄層色譜分離一般是由幾種分離機理綜合的結果,最多的是吸附和分配,也有離子交換或凝膠滲透。鑒于在薄層色譜的過程中,固定相和流動相的特性因分離原理的不同而差別較大,因此,為了方便敘述,現(xiàn)分別將各類型的色譜基本原理以及相關固定相和流動相的技術要求簡要介紹如下。
第一節(jié) 吸附色譜
一、吸附色譜的原理
吸附色譜法溶解于一相中的混合物的單一組分在另一相界面上會呈現(xiàn)出濃度變化,另一相表面常常出現(xiàn)組分的濃縮,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吸附。吸附性薄層色譜法是將吸附劑在光潔的表面,如玻璃、金屬或塑料等表面上均勻地鋪成薄層,而后在上面點上樣品,以流動相展開,這樣,組分不斷地被吸附劑吸附,又被流動相溶解,解吸而向前移動。由于吸附劑對不同組分有不同的吸附能力,流動相也有不同的解吸能力,與吸附劑結合較緊密的組分較難被展開劑解吸,而與吸附劑結合較松散的組分則較容易被展開劑解吸。因此在流動相向前流動的過程中,不同組分移動距離不同,原有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分離。分離度一般用比移值Rf值來表示,其數(shù)值可以通過被分離組分斑點中心離原點的距離與展開劑前沿離原點
三、吸附色譜中對流動相的要求
流動相的選擇必須根據被分離物質與所選用的吸附劑性質這兩者結合起來加以考慮。在用極性吸附劑進行色譜分離時,當被分離物質為弱極性物質時,一般選用弱極性溶劑為展開劑;被分離物質為強極性成分時,則需選用極性溶劑為流動相。如果對某一極性物質使用吸附性較弱的吸附劑(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膠),則流動相的極性亦必須相應降低。
在薄層色譜中,當吸附劑活度為一定值時(如Ⅱ級或Ⅲ級),對多組分的樣品能否獲得滿意的分離,決定于展開劑的選擇。而展開劑的選擇原則主要還是根據被分離物質的極性選擇相應極性的展開劑。
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是一種基于膠束增溶和電泳移動的新型色譜。當樣品進入毛細管后,在水相和膠束相中進行分配,在水相中分配較多的組分移動速度快,在膠束相中分配較多的組分移動速度慢。因此,各種組分可以根據它們在兩相中分配不同而得到分離。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的特點在于它彌補了普通電泳法不能分離中性化合物的不足,可用于許多電中性藥物的分離測定。
三、反相薄層色譜法
反相薄層色譜是利用化學鍵合反應,將烴基硅烷鍵合到硅膠表面,制成非極性固定相,本法可用于極性、極性化合物的分離,甚至水溶性化合物的分離。并可按理論和預期方法選用溶劑系統(tǒng),因為Rf值與流動相中的有機改性劑含量之間呈線性關系。本法回收率高,重現(xiàn)性好,薄板可重復使用。
http:///c/list.php?tid=1463 400-1158-566
http:///product.php